源網荷儲協同驅動:安科瑞零碳園區解決方案,賦能園區和企業減碳增效
發布時間: 2025-09-19 點擊次數: 55次
“雙碳"背景下,黨的提出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建設“清潔低碳、多元協同、智能普惠"新型能源體系,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隨著雙碳戰略的深化和升級,零碳園區建設成為政府工作的核心議題。
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成一批零碳園區,逐步完善相關規劃設計、技術裝備、商業模式和管理規范,有計劃、分步驟推進各類園區低碳化零碳化改造,助力園區和企業減碳增效,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堅實有力支撐。
零碳園區也稱“碳中和"園區。在園區規劃建設管理等方面系統性融入“碳中和"理念,綜合利用節能、減排、固碳、碳匯、碳交易等多種手段,通過產業低碳化轉型、設施集聚化共享、資源循環化利用,在園區內部基本實現碳排放總量與吸收自我平衡,生產、生態、生活深度融合的新型產業園區。
①能源結構優化:發展風光氫儲多能互補技術,利用太陽能、風能發電,結合氫能儲能,破解可再生能源的間歇性與波動性問題。
②智能監控體系建設:通過能源生產、傳輸、消費端的三級計量布點監測能源流向與用量,并借助電力能源區塊鏈技術,保障綠電屬性可追溯、交易可信。
③微電網與虛擬電廠應用:微電網實現園區內能源自主優化配置,提升利用效率與供電可靠性;虛擬電廠則協同分布式能源與負荷,參與電網調峰填谷,減少能源浪費。
④源網荷儲協同調度:構建調度模型,實時匹配能源供需,高峰時調度儲能釋能減負,低谷時儲電備用,保障系統穩定。
⑤綠電直供與市場交易:企業通過直簽合同購電減少中間成本,或通過電力交易平臺購買綠證,滿足綠色用能需求并獲取環境價值支持。
4.2主要功能
①能源管理
能耗監測系統嚴格按照導則要求開發,符合導則要求的各項技術要求,通過能源計量體系的建設,實現如下效果:滿足政府對大型公建、用能單位能耗監管的要求、驗收的要求;
③微電網管理
對微電網的源、網、荷、儲能系統、充電負荷進行實時監控、診斷告警、全景分析、有序管理和控制,滿足微電網運行安全分析智能化、調整控制前瞻化、全景分析動態化的需求,完成不同目標下光儲充資源之間的靈活互動與經濟優化運行,提高能源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④虛擬電廠-資源聚合、優化調控
通過聚合微電網內光伏、儲能、充電樁及空調柔性負荷,構建:資源總覽、資源管理、資源聚合、協同控制、響應評估等功能,提供資源聚合、市場交易,友好協同互動業務支撐。
⑤電力監控及電能管理
通過在供配電的關鍵場所、關鍵設備上安裝監測、計量、控制、保護等各類智能傳感器,搭建涵蓋35kV到0.4kV的完整電力測量、計量、控制體系,結合視頻監視手段,實現對企事業單位內部電能的24h不間斷監視。
⑥電能質量監測與治理
電能質量分析
滿足對A類電能質量分析裝置的監測,實時監測電能質量相關的穩態數據、暫態數據、瞬態數據,諧波頻譜;
電能質量治理
通過有源無功補償(SVG)緩解電壓波動和閃變,通過有源濾波APF對負荷側設備進行諧波治理,通過功率因數補償控制器按照設置的邏輯自動投切電容;
⑦智能照明
智能照明控制系統可實現照明設備運行控制的智能化,有效提高照明系統科學管理水平,節省運營成本。通過定時開關和可調光技術,可以有效地避免無效照明,準確的利用好每一份照明電能。
⑧空調控制
負荷調峰-中央空調AI調優:結合人工智能算法,實時預測冷/熱負荷,及時調整主機運行參數,水泵調控參數、冷卻塔風機控制參數,提高系統運行效率,結合剛性與柔性調控策略,降低電負荷,避免超需量。
碳戰略推動下,零碳園區建設亟需系統性方案支撐。安科瑞以源網荷儲協同為核心,通過 “技術-系統-硬件" 全鏈條覆蓋,破解園區減碳與增效的協同難題,為行業提供可復制的落地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