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引言
園區不僅是產業的聚集地,更是能源轉型的主戰場。零碳園區已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載體。
在全球氣候變化與“雙碳"目標的雙重壓力下,工業領域作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來源,正面臨嚴峻挑戰4。零碳園區是指通過整合可再生能源、儲能系統、智能調控等技術,實現園區內能源生產與消耗的碳中和目標,同時兼顧經濟效益與安全性的綠色低碳產業園區。
其核心在于構建“源(新能源)-網(智能電網)-荷(負荷)-儲(儲能)-充(充電設施)"協同運行的微電網體系,并通過數字化管理平臺優化能源調度,減少對傳統電網的依賴和碳排放。
02政策紅利:標準引導與資金支持
2025年3月18日,由中國節能協會牽頭制定的《零碳園區評價技術規范》(T/CECA-G 0344-2025)團體標準正式發布實施,為零碳園區的規劃、建設與評估提供了系統性依據。
多地政府也紛紛出臺補貼政策,例如2025年前完成微電網數字化改造可享受窗口期補貼。園區還可通過獲得LEED金級認證、國家綠色數據中心等資質提升企業ESG評級,并通過碳配額交易獲得收益。
03安科瑞EMS3.0:零碳園區的智慧大腦
安科瑞EMS3.0(能源管理系統3.0)是專為零碳園區設計的智慧能源管理平臺,通過“AI+物聯網+大數據"技術,實現能源全鏈條優化與碳管理。
核心功能與架構
分層分布式架構:平臺涵蓋數據采集層(協調控制器)、邊緣計算層(實時數據處理)、平臺層(智能分析與決策),支持多終端訪問(網頁、APP)。
多能協同控制:集成光伏、儲能、充電樁等設備,實現光儲充一體化調度,就地消納率超95%。
動態優化策略:基于電價信號和負荷預測,自動調整儲能充放電、需量管理,可降低基礎電費15%-30%。
硬核技術優勢
智能預測與響應:機器學習算法支持96小時負荷與發電量預測,準確率超過85%,并能5秒內響應電網調度指令。
安全與可靠性:通過斷點續傳、數據加密技術保障信息安全,N-1供電實現99.999% 可靠性,切換時間短于0.2秒。
生態協同:支持接入虛擬電廠平臺,聚合可調節負荷資源參與電力市場交易。
04碳能雙控:數據驅動的零碳引擎
安科瑞EMS3.0平臺在碳管理方面表現優異,幫助園區從“碳模糊"走向“碳透明"。
平臺支持精細化能源管理,實時監測電、水、氣等能源消耗及流向,接入光伏等清潔能源,精細化管理各區域能耗。
同時實現碳排放計量,基于ISO14064量化組織碳排放,自動生成碳盤查清冊和報告,為碳核查和碳資產管理提供支撐。
05安科瑞微電網能源管理平臺助力零碳工廠方案
系統總覽
“源網荷儲"等全量運行數據,存儲展示、狀態檢測、運行告警。直觀展示微電網系統電量、碳排、成本、設備運行等各類數據。實時呈現微電網電力數據流向和設備安全情況。
微電網運行監測
支持電站拓撲、光儲充監控、環境監控、策略執行、收益結算、態勢感知等。
功率預測
多源數據整合:基于氣象數據、歷史運行數據、電網數據了解電力系統的運行狀況。
高精度預測模型:機器學習算法能夠自動學習并適應不同條件下的變化趨勢,確保預測結果的準確性。
優化調度
基于能耗優、成本低和碳排放少的經濟優化調度;考慮電網供電力平滑與電壓穩定的安全運行調度策略;需求側響應電網互動策略。
碳排管理
對企業、部門、區域碳排進行監控;碳排統計、同環比分析;支持月、年碳排報表;生成碳盤查報告;
相關硬件
06實戰案例:綠色轉型的效益驗證
案例1:某汽車園區
該園區面臨夏季被迫錯峰生產的困境。通過部署安科瑞EMS3.0平臺,集成光伏、儲能系統并實施削峰填谷策略后,實現了年省電費200萬元,減少擴容投資500萬元,并獲得綠色制造補貼120萬元的顯著效益。
案例2:湖南某機場光儲充項目
作為交通樞紐園區,該項目挑戰包括航班波動致負荷突變、充電樁無序使用沖擊電網等。通過部署EMS3.0 + 2MWh儲能 + 1500kW光伏,并定制“航班-充電"聯動策略,實現了離網保障關鍵負荷4小時,充電收益提升35%,年碳排下降38%的成效。
案例3:上海某研究院
該研究院集成光伏(150kW)、儲能(215kWh)、59臺充電樁的智慧場站,通過EMS3.0平臺實現峰谷套利降低電費28%,光伏消納率提升至95%,充電樁運營年增收超50萬元,并參與上海虛擬電廠需求響應獲得輔助服務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