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中國分布式光伏行業迎來了重要的政策調整期。2025 年 2 月 9 日,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 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提出,推動新能源上網電量參與市場交易。新能源項目上網電量原則上全部進入電力市場,上網電價通過市場交易形成。6 月 1 日成為增量項目入市的起點,這一調整的核心在于推動行業從依賴補貼的傳統模式向更加市場化的方向轉型。
這些政策變化給企業微電網帶來了一系列挑戰。首先,新能源價值變現模式的轉變。136號文規定納入機制電量的新能源發電量不得重復獲得綠證收益,這意味著環境價值收益被替換。業內希望地方細則能區分電能量價格和綠證價格,但目前廣東和山東的細則尚未明確這一點。這需要綠證、綠電和碳交易市場的進一步完善。
其次是儲能和靈活性資源的角色提升。隨著強制配儲政策的取消,儲能行業面臨短期陣痛但長期利好。多位專家表示,儲能將從"建設重心"轉向"運行重心",定位轉型,獨立式儲能和現貨交易將成為主要盈利模式。虛擬電廠等新型商業模式也將獲得發展空間,加速發展。
此外,是行業生態的重構。運維服務從基礎維護轉向智能化、精細化運營 ,要求通過電價預測和負荷分析實現"每度電價值"。
面對這些挑戰,安科瑞微電網能量管理系統憑借其先進的技術和功能,為企業提供了解決方案。
安科瑞微電網能量管理系統采用分層分布式結構,由設備層、網絡通信層和站控層組成。設備層包含分布式電源、儲能裝置、負荷等各類設備;網絡通信層負責數據傳輸,采用標準以太網及 TCP/IP 通信協議,物理媒介多樣;站控層則實現對整個微電網的集中監控與管理。
該系統具備強大的實時監控功能,能夠對微電網中的光伏、風電、儲能、充電樁等設備的運行狀態進行 24 小時不間斷監測。通過可視化界面,用戶可以直觀地看到各個設備的實時數據,如電壓、電流、功率等 ,并能及時發現設備的異常情況。
在智能調度方面,系統利用 AI 算法和大數據分析,根據電網價格、用電負荷、電網調度指令等因素,對微電網中的源、網、荷、儲、充進行實時監控和優化調度。在電價較低時段,系統自動控制儲能系統充電,儲存多余電能;而在電價較高的時段,儲能系統放電,滿足企業用電需求,降低用電成本。當企業用電負荷發生變化時,系統能快速調整分布式電源的輸出功率和儲能系統的充放電狀態,確保電力供需平衡。
儲能管理也是該系統的一大特色。系統對儲能系統的充放電過程進行精細化管理,根據儲能設備的狀態和電網需求,智能制定充放電策略。在光伏發電充足時,系統控制儲能系統充電,將多余的電能儲存起來;當光伏發電不足或企業用電負荷增加時,儲能系統放電,補充電力。系統還具備儲能設備狀態估計與性能評估功能,通過先進的算法對儲能設備的剩余容量、健康程度等進行準確估計,為設備維護和更換提供決策依據 。
此外,系統還能對微電網的電能質量進行監測,實時監測電壓諧波、電壓閃變等指標。一旦發現電能質量問題,系統立即采取措施進行調整,如調節儲能系統的充放電功率、控制無功補償設備等,確保為企業提供穩定可靠的電力供應 。
安科瑞微電網能量管理系統在多個實際項目中得到了成功應用,為企業和機構帶來了顯著的效益。
以某工業園區為例,該園區采用了安科瑞的智慧微網光儲充一體化平臺,對園區的電力系統、光伏系統、儲能系統、充電樁等進行實時監測和優化控制。通過該平臺的應用,園區實現了多能源協調供應、設備運行狀態可視化、能源成本降低等目標。在能源成本降低方面,系統通過實時采集電網電價信號和園區負荷數據,結合內置的 “計劃曲線" 與 “需量控制" 功能,在夜間低谷時段自動啟動儲能設備充電,白天高峰時段放電供能,幫助園區減少 20% 以上的峰值電費支出 。
同時,園區光伏發電的富余電能可存入儲能系統,系統通過 “逆功率保護" 功能防止反送電網,提升清潔能源利用率。當電網突發停電時,系統可在 10 毫秒內切換至備用電源模式,為園區關鍵設備持續供電,減少停產損失 。該平臺還提供了故障診斷與預警、遠程監控與運維等功能,提高了園區的能源管理水平和運維效率。
在光伏政策不斷調整的大背景下,企業微電網面臨著并網壓力大、運營成本上升以及發電波動性等諸多挑戰。安科瑞微電網能量管理系統憑借其強大的實時監控、智能調度、儲能管理和電能質量監測等功能,為企業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通過某工業園區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出,安科瑞微電網能量管理系統不僅能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企業用電成本,還能增強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隨著光伏產業的不斷發展,企業應積極擁抱變革,采用先進的能量管理系統,優化能源結構,提升能源管理水平,實現可持續發展。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為綠色能源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